鍵盤樂器的歷史發展大致上是如下:


大鍵琴→古鋼琴→鋼琴→現代鋼琴


而現在我就就幾個時期的分類來介紹鋼琴的歷史


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器(1600~1750)


鋼琴尚未發明之前


鍵盤樂器有古鋼琴及大鍵琴


古鋼琴分為兩種


撥弦古鋼琴(羽管琴)及擊弦古鋼琴


其中以撥弦古鋼琴應用較廣


撥弦古鋼琴在琴體內部裝有音板和許多拉緊並列的琴弦


用羽管製的撥子撥弦發音


擊弦古鋼琴同樣是一種裝有擊弦裝置的樂器


用銅製的形槌擊弦發音


古鋼琴發出的聲音較細緻綿密及精巧


適用於較小的演奏空間


大鍵琴的聲音比古鋼琴要大些


是當代最受歡迎的鍵盤樂器


這個時期的作曲家使他們的作品能儘量發揮大鍵琴和古鋼琴的所有可能


由於大鍵琴無法產生漸強或漸弱的聲音


(也就是音量只有一種可能)


作曲家就寫成有"卡農"性質的重複曲風


(就是用強音先彈出主調


再用柔和的音像回聲般的重複)
此強音和柔音並列的力度稱為"階梯式的力度"


由於古鋼琴及大鍵琴在聲音的延續方面表現不佳


樂曲中大都加上很多裝飾音或震音來填補或延續聲音的空缺


(特別是為了大鍵琴)


藉著使用各式各樣的音栓和對琴弦的頓抑


可以造成各種不同的音樂效果


總結以上的內容


大鍵琴及古鋼琴有


1.      聲音大小不佳的問題


2.      大鍵琴聲音延續性不足 古鋼琴的力度不佳


3.      強度不佳(使用的材料較脆弱 容易彈壞)


雖然改變作曲方式可以改善2.的問題


但這兩樣樂器仍有許多缺失


造成了以下的改良


古典時期的鋼琴(1750~1800)


16世紀末期的樂器製造者和音樂家們共同的希望


是將古鋼琴的持續音與大鍵琴的表現力集合在一起


所以大約在同時期當中


不同國家的三個樂器製作師幾乎同時發現


利用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此鋼琴概念


這三位先驅人物分別為


1.      義大利的巴爾托洛奧.克利士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


2.      法國的毛里亞士


3.      德國的徐勞特


世上第一具鋼琴就是巴爾托洛奧.克利士托弗里發明的


在西元1709年


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


代替了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撥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


他將鋼琴取名為"gravicembelo colpiano e forte"


意思是"強音和弱音"


因為鋼琴能產生有層次的力度(漸強及漸弱)


加上其輕快像銀一般的音色


能透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大小等變化


以及能使樂音延續的性質


而深得當時作曲家及演奏家的喜愛


古鋼琴變得只為演奏特定作品時而使用


17世紀到18世紀間


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
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


18世紀初


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
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


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大約1720年代末期


克利士托弗里建造更牢固的音箱及較粗的琴弦


增加音域四個八度


以及安裝一種起動杠杆


和現代擊弦機的複震杠杆系統差不多


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快了數倍


可以快速.連續彈奏


基本上結構和現代鋼琴已十分相似


而鋼琴繼續在構造上被修改而更趨完美


如德國的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Silbermann)及其學生即是富盛名的鋼琴製造者


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義大利的鋼琴草圖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


並送交巴赫(Johnn Sebastian Bach)鑑定


巴赫認為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


並給了一些建議


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


1747年又加以革新


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伯曼的新型鋼琴


可見鋼琴在此時已非常進步


西爾伯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
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並非腳踏鍵盤)
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色彩


浪漫時期的鋼琴(1800~1900)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


是鋼琴歷史上極重要的時期
鋼琴製造者嘗試製造各種不同形狀.構造.材質的鋼琴


鋼琴的製作工藝革新


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


這一時期


西爾伯曼及其學生在鋼琴的變革中有主導帶領的作用


他們分別制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


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
它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


因此形成了兩大不同的鋼琴流派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


能夠快速彈出音符


音色變化細微
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


音色對比清晰明顯
這正符合莫扎特富有歌唱性的快板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


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


他所製作的鋼琴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
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


但聲音渾厚深沉


正適合於
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19世紀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鋼琴製造家
其中有


布羅德伍德(J.Broadwood1732-1814)
埃拉爾(S.Erard1752-1831)


貝希施坦(K.Bechstein1826-1900)
布呂特納(J.R.Bluthner1824-1910)


史坦威(H.E.Steinway1797-1871)
他們改良了鋼琴


增加音量和連續演奏的能力
擴展了音域


並改善了鋼琴的機械裝置(尤其是在快速發音方面)
倫敦的布洛伍德(J.Broadwood1732-1814)1771年製造了一架方形鋼琴


並加以改進使其能發出更多樣化及豐富的聲音


有些鋼琴還裝上抽屜或是書架等


而成為流行的多功能樂器


法國的鋼琴製造家賽八斯丁和皮瑞則發展一種音板較大


且聲音較豐厚的樂器


到了十八世紀末期


普遍認為鋼琴已經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


音樂家們也轉向為鋼琴譜曲


直到19世紀初時


樂譜印行時還附有"供大鍵琴或鋼琴彈奏之用"的指示


顯示了鋼琴在當時已經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世紀中


直立式鋼琴開始發展
以滿足人們對聲音響亮、全音域、並能放置於小空間的要求


現代的鋼琴(1900~2008)


 


現代的鋼琴在外觀和音質上都比浪漫時期的鋼琴大而且和諧


現代演奏用的平臺三角鋼琴具有清澈宏亮的音色


現代鋼琴裝有兩個踏板控制的機械裝置


左踏板使聲音變輕
另一踏板則使聲音在鍵釋放後仍能延續
某些現代平台鋼琴還有中間踏板
表演者用以保持某些音符而減弱其他音符


(直立鋼琴的中間踏板是降低鋼琴的音量)
在現代鋼琴中除最低音區是一個音一根弦外
其餘的都改為兩弦或三弦為一個同音弦組
這主要是考慮到流行音樂的現代要求
為此鋼琴經常被調音成為略帶同度音和感覺得出的變音


使其帶有鮮明鄉土音樂的音色
gravicembelo colpiano e forte


則被簡化成Pianoforte


(意思是能發出弱音Piano和強音Forte)


又再被簡化成Piano


只有弱音的意思了


(但這並非本意)


而鋼琴在18世紀末也終於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直到今天


都仍未有樂器能媲美鋼琴如此豐富特別


 


鋼琴歷史的先驅


 


第一個推廣鋼琴的音樂家是巴赫


1762年前後他在倫敦的某些音樂會公開演奏了鋼琴


在他的創作生涯中
也有一段重要時期是用來譜寫一些鋼琴奏鳴曲和協奏曲


莫札特也跟著仿效了他的作法
但作曲家們在創作鋼琴曲時


仍慣用大鍵琴的創作方法(如冗長的震音、重複的敲擊的和弦等)
可是這些對於鋼琴曲的創作來說是不必要的

海頓及莫札特比其同時代的音樂家們更適應此一新樂器的風韻


創作出適合鋼琴演奏的曲子


很多的音樂家如


克萊門蒂


布洛伍德


費爾特(John Field)
也推廣鋼琴的使用


鋼琴逐漸地擴大了影響力及使用地區


音域也更廣泛了
後來艾拉爾(Ssbastien Erard)引進了一種叫作雙向滑動(Double Escapamiento System,DES)的結構後


更加快了鋼琴在運鍵上的速度


17891


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里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
他們分別使用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
這次比賽提高了鋼琴的影響力
在法國


新鋼琴的推廣者有李斯特
(
他在上層社會推廣這種樂器)


蕭邦(Fr. Chopin)


浦雷爾(Ignaz Pleyel)之子卡米萊(Camille)的好友


在德國
史坦威(Steinweg)的鋼琴非常有名


後來傳到美國
(
被譯為Steinway)


鋼琴將近300年的發展過程中


19世紀中葉以後


鋼琴漸漸趨向發達
它可以演奏任何樂曲


演奏技巧又是十分多元的


<三角鋼琴


鋼琴歷史簡表


1709義大利-克利斯多弗里 發明 48鍵鋼琴
1720克利斯多弗里 再製 54鍵鋼琴(目前放置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783英國-布勞德 發明踏板
1799史密斯(Joseph Smith) 發明鐵製框架
1800發明直立鋼琴
1802湯姆斯來特採用交叉弦
1823英國-艾拉德(Erard)在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展示雙重反覆支撐桿
1826帕普(Henri Pape) 毛毯包琴槌
1828帕普(Henri Pape) 交叉弦
1834採用鋼弦替代鐵弦
1843波德(Bord) 壓弦桿
1845美國-查可林 雙交叉弦
1859史坦威 雙重卷弦


現今 標準88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c5701cba2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